您所在的位置:高光时刻网 8844.net > 高光资讯

从小小过路站到亚洲最大,杭州东站的“高光时刻”

发布时间:2019-3-24 21:46:57  来源:转载  编辑:佚名
 逐梦70年·杭州故事

新中国建立70年来,杭州的变化翻天覆地。

从曾经“美丽的西湖、破烂的城市”,到如今有着“独特韵味,别样精彩”的世界名城,杭州人始终逐梦前行。70年中,每一次创新提升,每一次跨跃发展,都是曾经梦想的实现,也都是新梦想的开始。

《逐梦70年·杭州故事》栏目,将目光对准了70年来,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巨变以及不断演进的历程,记者着笔当下,同时回望杭州一代又一代追梦人,在实现个人梦、集体梦、中国梦三者统一征程中的不懈追求。

放上身份证,对准摄像头,不到3秒钟,票证人一致,闸机门自动打开。“人脸识别真是太智能了……”打算去江西出差的杭州姑娘张蕾,感叹今年春运,杭州火车东站满满“黑科技”。

今年的春运只剩最后一天。

归途也好,出征也罢,东站里来往的人流、车流依旧匆匆。

谁能想到,如此现代化的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客运枢纽,28年前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“过路小站”,每天只有4对列车经过,日均客流量2000多人。

去年五一小长假期间,东站最高日换乘客流量达88.63万人次,创历史新高。这是什么概念?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的全部人口,要在这一个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巨大建筑里有序流动。关键是,还要做到游刃有余,笑迎着八方来宾。

如果说绿皮车、泡面味、蛇皮袋是春运;高速铁路、便当套餐、刷卡进站也是春运。不同的年代,有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春运记忆。

它们一同勾连出时间的印记,也铺陈了一篇“东站变迁史”,每一个改变的细节,无不昭示着杭州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,更见证着时代的进步。

从小小过路站到亚洲最大

上午9点半,行车值班室。

这是动车出入最频繁的时间段,也是这里最为忙碌的时候。

一排排液晶显示屏,密密麻麻的线路,不断闪烁的红绿灯信号,车站值班员马剑正在与其他几位同事忙碌地工作。作为车站的“中枢大脑”,可以说,这间行车室负责着每趟经过列车的安全进站、停靠、出站。

从1月25日进入春运高峰期以来,东站每天差不多有400趟列车进出,24小时无间断运行。“高铁时代,意味着高速运转,行车密度非常大,基本上每分钟都有列车进站出站。”马剑说。

而28年前,只有4对列车经过。

破旧,几乎是所有人对火车东站的印象:顶棚斑驳的霉点、坑坑洼洼的水泥地、“吭哧吭哧”的绿皮车,还有永远都运送不完的客流,老杭州东站俨然就是“绿皮”火车时代的最好记忆。

不过,它也曾经历过短暂的“高光时刻”——

1999年,因为城站要改扩建,所有经过和杭州始发的列车都要迁移到东站过渡。此外,1999年扩建前,整个火车东站只有3个站台,扩建后站台增加到了7个,为了缓解客流增加带来的候车室拥挤,这次扩建后,在站房南面建了一个临时候车室。

2010年1月19日22点55分,从上海南开往南昌的K287次列车缓缓地驶入杭州东站,这是杭州火车东站的最后一趟列车。

迎接它的,是一场破釜沉舟、推到重来式的改变。

2006年,杭州提出的“决战东部”发展战略,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,就是拆除老东站,修建新东站,在原址上建一座世界级的交通枢纽。

“真的是世界级。”作为第一批进驻新东站的行车人员,马剑说,新东站在规模上,车场由原来的7台7线扩建为15台30线,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。

从“通宵排队”到“扫码刷脸”

站在人脸识别系统前,傅志龙正在为各大媒体解释“刷脸进站”与人工识别的区别。

在东站工作了15年的他,从最基层的窗口售票员、客运服务员做起,现在是铁路杭州站客运计划员、新闻发言人。

“那个时候是大卖场,集中售票。”傅志龙说,老东站售票大厅是敞开式的,外面搭的是雨棚,酷暑寒冬别提多难熬了,“尤其是,春运期间预售车票的起售时间是午夜12点,提前11天卖票,每天要工作十四、五个小时……”

小小售票厅,压根无法承载排队的旅客,队伍弯弯曲曲绵延到广场上,对远在他乡的人来说,一纸票根,一头连着异乡,一头连着家乡。

“车少人多,再加上主要靠窗口售票,造成了旅客在车站排长队的现象。”傅志龙见多了旅客排队的艰辛,有的旅客通宵排队等待,有的排队两三天也买不到回家的票。严寒天气下,焦急、委屈、愁闷交织在一起,有的旅客坐在行李上默默流泪。

互联网时代,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2012年1月1日,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,购买火车票正式迎来“网络时代”;2013年12月8日,12306手机客户端正式开放下载,购买火车票至此进入“拇指时代”;目前大部分旅客通过互联网购买车票,东站排长队购票已成为历史。

现在你再去售票大厅看,自助售票机成了主流,“人工窗口发售的车票,仅占10%。”他说,如今的窗口,也不再是单一售票,提供退改签、身份核验、会员办理等综合性服务。

从“走得了”到“走得好”

工作17年,春运的艰辛百态都落在厉俊的眼中,当然她也见证了整个东站的变迁。

38岁的她,是杭州东站一名客运值班员。在她的印象中,春运就是挤火车——为了能在春运期间把更多人送回家,铁路部门临时调用的一些列车往往座位不够,大多数人得站着。

大家的行李也太多了,有的乘客会用扁担挑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家过年,“电视机、锅碗瓢盆都装在五颜六色的编织袋里,车厢太挤了,为了让旅客挤上春运火车,不管是用肩膀顶,还是用手推,我们得把人推进去才行。”

没错,就是一个“车窗当作车门开”的时代——从候车到上车,是一个分秒必争的过程,插队、爬窗、“百米冲刺”都是为了回家的手段,挤上火车的那一刻,就是阶段性的胜利——“走不走得了”,是那个年代春运时节里乘客们最为关心的话题。

如今,厉俊们不仅关注旅客的“走得了”,更多是关注大家“走得好”。

今年春运,杭州东站候车大厅内新增两个潮汐厕所。什么是潮汐厕所?工作人员说,仿照日常生活中的潮汐车道,设计潮汐公厕,大大缓解男女厕位分配不科学导致的排队现象。

“潮汐厕所”是运用高科技监测设备,对监测范围内公厕的拥挤程度进行监测,将不同节假日,不同天气,不同时段如厕人数进行精准统计,系统会为男女厕位分配提供决策支持,一改传统公厕男女厕位固定的模式,将公厕设计成厕位可以灵活配置的潮汐公厕。

此外还新引进四个移动式哺乳室,分散在候车大厅各区域。相较于固定哺乳室,移动哺乳室更醒目,方便旅客寻找,也能让有需要的旅客就近使用。

下了火车,打不到车也别担心。

今年春运,杭州公交还同步开通了10条“春运暖巴”线,从杭州东站始发,为乘客提供“准门对门”的个性化定制服务。

春运在变,东站也在变。

她在奔跑中发展着,正如总书记在今年新年贺词中所说的那样,“一个流动的中国,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。”

记者手记

回家路不复漫漫

我经历的第一次春运,就在老杭州东站。

那是2008年,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在外工作。那一年,杭州一连下了好几场大雪,积雪曾达到31厘米,创下杭州历史纪录。

可冰雪天,偏偏遇上了春运。

我记得,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一度关闭了26个小时;杭州火车站和杭州火车东站晚点3个小时以上的列车多达14趟;杭州东南西北4大汽车站共有1000多个班次停开……回家的路,好难。

在师姐的帮助下,终于买到了大年二十九回合肥的火车票,乘车地点就是老杭州东站。

刚到东站广场,因为连日雨雪,泥泞不堪,可还是很多人。原来,能进到候车室的,仅限开车前2小时内的旅客,再加上为了一张回家的车票,在售票窗口夙夜排队的人,广场上已经“人满为患”。

等到检票进站,那可真是“百米冲刺”,大家群蜂拥挤向狭小的车厢门,我也第一次见识有人从打开的车窗先递上行李,再爬上车……绿皮车晃晃悠悠,大站小站都要停,400多公里的路程,竟然开了10个小时。

如今再回老家,高铁直达只要两个半小时,方便又快捷。回家路不复漫漫,乡愁也不再是愁了。

相关文章

赞助商推广位
Copyright © 2019 版权所有:高光时刻® 网 8844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
中国大陆区域代理商:上海远方的田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责任及知识产权声明

中国大陆区域商业及非商业联络电话:(0086)021-34121912 客服短信/微信:13001008844 客服QQ:2244178844